簡介:
南王莊村地處濱州市惠民縣胡集鎮政府駐地向北10公里,村十字路口地理位置是東經117.7647度北緯37.3940度,向東三公里與濱縣里則鎮的磚瓦窯場、菜園董村毗鄰,向西1.5公里毗鄰北辛莊村、向南三公里與西齊和路家村,北鄰徒駭河。綠樹成林,廣聚人氣,氣候宜人。版圖面積1.5平方公里左右,可耕地面積1100畝,從上世紀50年代起至2005年的55年里,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自進入6、70年代開始,在書記揚中增(1938-1980)的帶領下,連續十幾年是惠民縣榜上有名的先進單位。糧食單產產量達到了1300斤,副業建有木器廠、五金廠、磚瓦場、淀粉廠、糧油加工、養豬場。在那以農為主,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年代里,南王莊的副業收入是農業收入的近兩倍。種植糧、棉、果園、植樹、植桑養蠶。1989年由樊存芬引進并組織棉花雜交制種,連續制種17年,是惠民縣棉花雜交制種重點基地,更是棉花雜交制種的發起地、技術指導地,給棉花雜交制種在全國開辟了一種新模式,為惠民縣棉花制種爭得了全國榮譽。全村村民幾乎無有出外打工。96年起冬閑季節在鄉食用菌站的指導下搞起了食用菌香菇大棚,由于這里的水好、培養基選料好,00年前后鼎盛時期,全村的香菇大棚80多個,每天凌晨外地商人進貨香菇的,在大灣東頭形成了一個市場。由于南王莊所產香菇品質優良口感特好,絕大部分都銷往北京、天津市場,全村絕大多數戶建起了香菇大棚,效益可觀。由于沒堅強的后盾去組織管理,只靠菇農無序單干,大大挫傷了養殖積極性,截止2006年后,大棚連年減少,香菇大棚僅剩幾個棚?,F在的南王莊是省級貧困村,由濱州市農業局下派扶貧干部趙曉志擔任第一書記,用帶去的扶貧款建起了現代化的大棚,要發展集體實體經濟,延續香菇生產,走香菇生產脫貧之路。
村里單位:南王莊村活動室、南王莊村黨支部、南王莊村老年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