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籌1萬元抵9萬元!”隨著當下全國多地房地產市場不景氣,不少房地產開發商把房子搬到了網上去銷售,“電商賣房”成了購房者熱議的話題。此舉給消費者帶來哪些利弊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認籌款交給電商
談起前期購房的經歷,濟南市消費者叢林(化名)依然心有余悸。
4月20日,叢林告訴記者,當初他看好了濟南城區辛祝路南側一大型樓盤,優惠政策是“認籌1萬元抵9萬元”。認籌當天,售樓處工作人員指引他到設在售樓處一角落的某房產網站交認籌款,對方開具了收據,顯示收費項目為“居間服務費”,蓋著濟南某房產經紀公司的公章。叢林當時就有點懷疑,質問售樓處工作人員:“怎么讓我把錢交給房產網站,開發商能承認嗎”工作人員回答:“沒問題,我們和電商是合作關系,你在這里交款后領一個認籌編號,等樓盤開盤時,憑此認籌號依照先后順序排隊選房,并享受優惠?!?/p>
叢林對記者說,交完認籌款后,售樓處工作人員告訴他,這1萬元其實是交給房產網電商平臺了,當他選好了房子后,開發商在總房款里給減去9萬元,等于享受到總房價減免8萬元的優惠。
叢林說:“交了錢后還是感覺心里沒底,唯恐把這1萬元白扔了?,F在樓市這么不景氣,怕開發商跑了,交完錢后我幾乎每周都去一趟售樓處,慶幸的是沒過多久就開盤了?!?/p>
4月21日,記者來到叢林說的這個樓盤售樓處調查。記者看到,該樓盤5號樓正在搞認籌,有3家房產網電商平臺在售樓處設置了攤位,在任何一家電商平臺交認籌款,都可享受“5000元抵3萬元”的優惠。記者詢問,能直接將認籌款交給開發商嗎售樓處人員告知:“不行,公司規定,消費者要通過合作方電商平臺購買才能享受5000元抵3萬元的優惠?!?/p>
借電商繞過政策紅線
說起購房認籌,或許買過房的消費者都不陌生。前些年,開發商在開盤前比較熱衷搞“會員卡”、“誠意金”、“認籌券”,甚至名為“內部認購”的活動,都是想先收取消費者的部分現金,一方面可以加快開發商資金周轉,另一方面還可以試探市場反應、有效蓄客。消費者交錢后,如果沒有選到中意的房子,退款時就會糾紛不斷。為了規范這一現象,不少地方出臺了規定,禁止開發商在取得預售許可證之前開展任何形式的認籌活動。
房地產專業人士告訴記者,開發商借助電商搞認籌,就是想拿電商當擋箭牌,來繞過政策紅線,達到回款、蓄客、探市場的目的。隨后,開發商再根據蓄客情況確定開盤價格,蓄客越多,開盤價就會越高?!百彿空呓坏恼J籌款,其實就是開發商付給電商的廣告費,根據銷售業績和事先約定,開發商甚至還要從中參與分成?!痹搶I人士表示,各家電商招數不盡相同,但是模式基本一樣:先與開發商簽訂代理協議,約定銷售底價,再通過自有電商平臺推廣,優惠政策不管是1萬元抵9萬元還是5000元抵3萬元,都是吸引消費者參與認籌活動的手段。然后,再通過各種活動讓預購者交認籌款,目的是促成房屋成交。最終,開發商和電商雙雙受益,購房人卻受益有限,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費者享受的所謂優惠不過是開發商聯合電商畫的一個大餅。
調查中,記者咨詢售樓處工作人員得知,該樓盤正在搞認籌的5號樓的預售許可證正在辦理中。隨后,記者從濟南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了解到,該樓盤5號樓并沒取得預售許可證,不具備預售資格。
另據記者了解,2014年青島市城陽區一家樓盤搞認籌時,共計230套房源,均價為5100元/平方米,最終700多人參加了認籌活動,開發商馬上坐地起價,均價上調到5700元/平方米,最終引發消費者投訴。
認籌購房風險不小
青島市房地產業一位資深人士告訴記者,電商賣房是近期比較流行的售樓現象,電商滲入樓盤銷售環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購房者和開發商的議價能力,提高了電商平臺自身的知名度,幫開發商做了免費宣傳還賣出了房子,貌似是一個多贏的結局。但是消費者參與電商購房,還是會承擔不小的風險。
電商和開發商合作模式多樣,分成比例不一。有的電商跟開發商談下代理資格后,采取認籌的模式先收攬有購房意向的消費者信息,根據預購人數多少,與開發商議定購房階梯價格。電商一般會根據預設最多人數宣稱最大優惠價格,一旦收攬不到預設人數,參與認籌的消費者可能享受不到承諾的優惠。這樣一來,消費者會感覺上當受騙。另外,電商平臺信譽各異,消費者預交的認籌款若被電商卷走,開發商很可能不承認消費者預交給電商的認籌款。消費者不但從開發商那里享受不到購房優惠,還可能會落個討款無門。
當開發商不具備預售條件時,消費者將認籌款交給電商,一旦開發商的預售證辦不下來,給消費者帶來的仍然是風險。北京盈科(濟南)律師事務所律師文劍南向記者表示,《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規定,未取得預售許可的商品住房項目,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得進行預售,不得以認購、預訂、排號、發放VIP卡等方式向買受人收取或變相收取定金、預定款等性質的費用,不得參加任何展銷活動。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得采取返本銷售或者變相返本銷售的方式銷售商品房。不符合商品房銷售條件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得銷售商品房,不得向買受人收取任何預訂款性質費用。開發商未取得預售許可證通過電商搞預售、搞認籌,涉嫌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