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在我國是家喻戶曉的,而潮劇你是否有見識過呢?記得小時候就常和奶奶一起看潮劇,特有其魅力所在。
潮劇,是潮汕地方劇種,用潮汕方言演唱,明嘉靖年間,揭陽潮劇已有本地特有劇目《荔鏡記》、《蘇六娘》等。潮劇流布于廣東東部、福建南部以及臺灣、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等國潮人聚居地區。唱腔是曲牌聯綴體和板式變化體兩種體制的融合,保留著一唱眾和、二三人以同唱一曲和曲尾幫唱的形式。樂調分輕三六、重三六、活五和反線,伴奏音樂吸收民間大鑼鼓樂、廟堂音樂、民間小調等;樂器有嗩吶、笛、二弦、胡弦、揚琴等,鑼鼓有大鑼、小鑼、蘇鑼等。角色早期生、旦、丑、外、貼、末、凈等七角,至當代發展為十種丑、七種旦、五種生、三種凈,其中以丑、旦表演最有特色。
到了晚清,揭陽不少潮劇班,行當齊全,陣容嚴整,演藝高超,蜚聲潮汕,其中知名的有揭西縣棉湖橋園的“老玉堂春”、揭東縣曲溪寨內的“老玉春香”、漁湖江夏的“老源正”等。
新中國成立后,潮劇藝術及演出活動發展神速,揭陽潮劇團《丁日昌》等劇目曾上京參加匯演并獲獎,市境內許多潮劇團也先后多次到香港,新加坡、泰國等地演出,既加強了僑胞思鄉凝聚力,又促進了海內外文化交流。
在了解完潮劇的歷史文化后是否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呢?那么就試聽看看吧,那又是另外一種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