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有著少數民族風俗習慣中最嚴格的飲食習慣的禁忌,回族遵守“許進不許出”婚姻原則,還有齋月期不舉行婚禮等等。
1、內部通婚外教徒結親必須進教
回族一般在本民族內部通婚,若欲締結婚姻的雙方中女方為非穆斯林,則要遵守回族“許進不許出”婚姻原則:首先女方要自愿“進教”,其次女方要以“從夫居”的方式生活。
2、周五為婚齋月期不舉行婚禮
回族青年男女結婚一般都選擇周五為婚,因為周五在回族的風俗習慣中被認為是非常吉利的日子。其次,回族婚俗規定齋月期間不得舉行婚禮。
3、結婚前兩天新人“大、小凈”
結婚前兩天新人雙方都需要全身沐浴,俗稱“大、小凈”。同天下午,同鄉的其他男女青年則設宴邀請新人(女請新娘、男請新郎)。同時請本鄉的老婦為新娘梳妝打扮。晚上,新人們則需在各自家里設“迎賓堂”接待客人,筵席則需排列成雙,以示新婚成雙成對。宴席上,年青人們可以盡情歌唱,念清真教道,直至深夜。
4、結婚前一天過大禮
結婚前一天,男方要給女方家送禮,女方家也要給男方家回禮,這種形式被稱為過大禮。過大禮時,男方家送出的禮物要有給女方家宴請賓客用的肉食、果品等,還要有送給新娘裝扮用的裝飾類用品。這些禮品一般由阿訇帶領男方家的人送到女方家。女方家的回禮一般是新娘陪嫁用的東西,如家俱、衣服、被褥、生活用品等,回禮則由新娘的兄弟在收到男方家禮品的當天,送到男方家。
5、婚禮當天男方家掛古蘭經文聽誦經
舉行婚禮當天,男方家要貼紅喜字和對聯,堂屋墻正中還要掛阿拉伯文寫的(古蘭經)選段,兩邊則是阿拉伯文條幅?;槎Y當天,男方的內親們一大早都要跪在堂屋里,聽阿訇跪著朗誦(古蘭經),祈求真主賜福。聽阿訇念完經后,負責婚筵的首席要招待阿訇。
6、三道檳榔、三道糖茶款待迎親隊伍
新郎在陪郎、媒人的陪伴下,坐轎(或騎馬、走路)去新娘家迎親。到達新娘家時,新娘家的大門都是關閉的。這時則需要陪郎代表新郎上前叫門,說一些祝賀、感謝的話,等待女方家開門,只有等到新娘家大門大開時新郎等人才能進入新娘家。而女方家對需要熱情款待迎親的隊伍,進茶點時要讓新郎坐上席,更要上三道檳榔、三道糖茶款待迎親者和陪同的客人。茶點過后,還要上一道牛肉冷片、一碗涼雞和一條魚。魚上了桌,就代表迎親者可以迎走新娘了。這時候,新郎則起身向女方父母行禮,讓陪郎與媒人周旋,讓新娘坐進轎子,然后啟程上路。
7、遇井蓋蓋紅布遇娶親換褲帶
在迎娶的路上,若遇到水井,則要用紅布或紅紙覆蓋,表示新人們將來不會遇到坎坷。此外,娶親途中,還不能與其他的娶親隊伍相遇,如果不期而遇,新娘們則需交換褲帶,以防“沖喜”。
8、新娘轎上吃紅飯下轎提錢捧古蘭經
新娘坐轎到男方家后,由兩位女性老人打開轎簾,喂新娘吃紅飯:紅飯里拌有松仁、瓜子和芝麻,意為早生貴子,多子多孫。新娘吃完紅飯后下轎,再由兩位姑娘攙扶進門。進門時新娘要一手捧赫聽(古蘭經)選段及圣訓選,一手提錢,意為祈求真主賜福,把幸福和錢財帶到新郎家。
9、晚上舉行婚禮阿訇主持婚禮儀式
回族的結婚儀式一般在晚上舉行,堂屋里紅燭高照,阿訇主持婚禮。雙方父母、親戚和賓客就坐后,阿訇詢問新郎新娘是否愿意結為夫妻,得到肯定答復后,阿訇念《古蘭經》中的“喜經”部分,然后抓起桌上的松子、瓜子、紅棗之類撒向新郎新娘,并讓新郎新娘用衣襟接住。撒過喜果后,阿訇再對新郎新娘進行訓導性的講話,然后再跟新人們講述一些回族的禮俗、歷史等傳統。最后,在阿訇的主持下,大家一起感謝真主?;槎Y結束,新郎家則要以茶點、糯米飯等招待阿訇和賓客。
10、婚禮第二天清晨新娘早起準備飯菜款待全家
婚禮第二天清晨,新娘則需早起打掃屋前屋后及鄰近大街小巷衛生,然后自己掏錢購買羊或鴨做頓豐盛的早餐款待全家,然后將從娘家帶來的鞋靴送給新郎的父母兄弟姐妹,表示自己今后是婆家的人了,希望自己能受到歡迎并與大家和睦相處之意。
11、回族的風俗習慣中還需要注意的一些禁忌:
(1)在飲食方面:禁食豬、狗、驢、騾、馬、貓及一切兇猛禽獸,自死的牲畜、動物以及非伊斯蘭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煙、喝酒。
(2)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
(3)在社會行為等方面:禁止放高利貸,玩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