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節日
春節初一早晨,戶戶鳴炮開財門(大門),按年利方向出行,鄰里互拜新年,先長輩,后平輩。早餐大多吃素,以青菜、豆腐為主,俗云:“吃了青菜,清清泰泰?!笔侨占上蛲鉂娝?,不掃地,不動扁擔、鋤頭,不曬衣,不說不吉利話。之后幾天都拜年,俗云:“初一爺,初二婆(外婆),初三、初四拜姑娘(傍親)?!币话慊ハ嘧8?。老者祝其“壽比南山”,經商者祝其“八方財進”,年輕人祝其“功名顯達”。行政及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春節放假,門首張燈結彩,單位團拜之風漸盛。正月從初四到十五,農村近鄰有吃“拉鋸飯”習俗,互相宴請,慶賀新年。晚上興玩龍燈、獅燈、船燈、蚌殼燈、跑馬燈,敲鑼打鼓,鞭炮連天,熱鬧非凡。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等。是日,都吃元宵果,俗云:“吃了元宵果,各人尋生活;吃了元宵粑,準備種莊稼”。元宵后,長工要上工,店鋪要開業。元宵晚上有偷青習俗。惹人罵,傳說越罵越健。新社會,此俗已廢。但上墳送燈、清雞糞、熏尿桶,晚上到處燈火通明,連牛欄、豬圈、廚房等處都點清油燈或紅蠟燭。吃青菜、元宵果等習俗至今沿襲。
花朝節農歷二月十五日,女孩多在此日穿耳戴環,晚上婦女圍坐吃茶,互慶節日。解放后,女子不再穿耳戴環,是節日亦鮮為人知。
清明節中國傳統節日,清明前后3天,加上清明日共7天,山神不管事,人們多在這幾天掃墓祭祖。其時人們上基地清溝培土并祭奠,俗稱“掛山”。機關、學校等各界人士則多向烈士陵墓獻花圈,緬懷先烈,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立夏節民間又稱“農事節”。此時,農村生產正進入繁忙階段。是日,民間興設酒席,酒菜不求豐盛,但要量多。菜肴以米果、豆腐、肉為主,必須吃飽,以壯身體,故又稱“撐夏”。此俗至今盛行。
分龍節每年夏至后第一個辰日為分龍日。迷信以為雨由龍管,雨量多少與龍勤情密切相關。而龍最愛清潔,因此在分龍日,嚴禁擔糞尿,舊時各地多鳴鑼示眾,告示鄉鄰。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日俗稱“菖節”。溪口民眾習楚俗,初五、十五為大小菖節。菖節日門楞兩側插菖蒲蘄艾,房屋四周灑-酒水,邊灑邊祝;“五月初五端午節,百般蟲蟻都消滅”。三都等地炒芝麻,燃芝麻稈,取其辟拍聲,邊炒邊祝:“辟辟拍拍,跳蚤蚊子有一只”。是日,以包子、粽子、雞蛋、面條為主食,親友間節前即互相饋贈。并食蒜,有“五月初-吃蒜,鬼在門前打亂竄”之說。忌坐門檻打赤腳。相傳五月初五為藥王撒藥日。太陽升、黃沙港、寧州忌擔水,渣津、白嶺搶早水,溪口興小孩下水游泳。楊津、大椿、渣津等地,天未亮時放豬、牛出欄吃露水草,認為可防瘟病。民間則多采藥草。本縣自古有端午節劃龍舟習俗。據舊志載,桃里有一天池,周廣數十丈,深不可測。唐時寺僧每年端午戲舟其間。民國時期,縣城、三都、渣津、山口亦賽龍船,后因河床淤塞,賽事日少,唯三都仍存此俗。
荷觀節相傳農歷六月初六日,為荷花生日,鄉民于是日觀賞荷花,故名荷觀節。是日興吃臘肉炆湯,認為可免生痱子。有“六月六,吃臘肉”之說。此時正逢早禾早豆收割,農村普食新米飯、豆腐,俗稱“吃新”。菜肴豐盛,有“六月六,盆裝豆腐缽裝肉”俗語。
中元節又稱“鬼節:七月半”,為農歷七月十五日。俗傳從七月初一到十五為地官赦罪之期。因此本月初一即接祖宗回堂,直至十五日,天天燒香祭奠。十五日晚上燒冥衣、銀寶、袱包,送祖宗回陰府。是日忌摘茄子、辣椒,傳說會扯破祖宗曬在上面的衣服。解放后,禁忌漸少,但燒紙、燒包仍沿襲。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h民多于是日食月餅及自制糖果,親友間節前即互相贈送。文人雅士有于是夜賞月詠詩者。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修水登高之俗由來已久。宋時余爽于安鄉十一都下南坪(今黃沙港南坪村)一山上構有亭子,為重九登眺所.此山因得名登高山,有客賦云:“茱萸酒,鸚鵡杯,百年此日幾徘徊,相隨明月下山去,猶有黃花插滿腮?!苯襁z址猶存。
過年與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三日農村有掃塵習俗。俗傳灶神將全家一年壞事記在墻上,在廿四日晚,上天直奏玉皇,因此,須預先掃除。廿四日為小年。過大年時間不一,客家人在年末最后一天,本地人在年末最后兩天過大年。唯上奉鎮石街村李姓廿五日過大年。過大年午餐普遍食臘豬頭肉,包饣肖子并煮隔年飯、吃魚,表示“年年有余”之意。下午貼春聯、門神,迎接新年。有的“春”字、“?!弊值官N,表示春到、福到。除夕吃團圓飯、吃雞、守歲。燒年柴蔸,分壓歲錢,關財門。舊時東皋等地于除夕接菩薩案,待新年玩燈,非常隆重。數千人到冷氏宗祠請起一娘菩薩監燈。鑼鼓齊鳴,燃放鞭炮。年前親友互贈禮物叫送年禮。從小年到大年.是一年結算之時,民間借貸,藝匠工資,多于此時結算。舊時財主于此時收租逼債,無錢還債者外出躲債.謂之“做皇帝”。至正月初一即回,債主新年正月不能討債。俗云:“初一早,滿街跑,老子欠錢誰敢討”。
2、新節日
元旦公歷新年第一天為元旦。是日行政及企事業單位、學校放假。門首張燈結彩。文藝團體、學校多組織文藝演出,商業部門組織展銷,集市貿易亦繁榮,城鎮居民于是日午多聚餐慶祝新年。
國慶節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日,是日起行政及企事業單位、學校放假2天。城市及農村普遍開展形式多樣的慶?;顒?,開大會、辦板報、搞演出,商品展銷,非常熱鬧。單位、團體及部分居民于門首張燈結彩。1984年國慶日,請來很多修水籍在外地工作的學者回來觀禮,萬人慶祝大會開得很活躍。是日晚上在工人文化宮放焰火,縣城居民及大量農村來縣城的農民目睹了絢麗多彩的禮花。
新節日還有“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另有護士節、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老年節與全民植樹節等新型節日,城鎮居民及有關單位亦開展各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