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風俗
婚嫁即娶媳婦、嫁姑娘的儀式(俗稱“過紅事”或“喜事“吳起的傳統婚嫁,禮儀繁冗,講究很多,縣內也有南北東西之區別,但一般都有以下程序。
打問親事
未婚男女,經人傳話,雙方互相打問,了解對方年齡、相貌、人品、文化、職業、家庭門風等是否般配,確
長征會師(吳起縣)
長征會師(吳起縣)
定是否聯姻。
看家見面
經了解聯姻雙方父母及子女基本同意后,先請一個說媒人,由媒人牽線,女方父(母)和女兒到男方家看家居環境見面。一般互問家庭狀況孩子愛好、志趣及將來打算。主要是讓女方更全面地了解男方及其家庭情況。古語說得好:“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這次見面非常重要,基本確定雙方是否同意結親。男女雙方也可以單獨會面談心,更進一步地了解對方。
接把柄
看家見面經過互相了解談心,如雙方父母和兒女都同意結親,男女雙方要互送定親信物,俗稱“接把柄”。如未“接把柄”就說明有一方不愿結親,婚事就無法再說下去了。媒人會婉轉地向另一方說明。
定親
男女雙方同意聯姻后,擇吉日,由男方帶煙酒、衣服,與主事人一般為父親)、媒人到女方家,經媒人說合,商定好彩禮(男方給女方的財物)互相敬酒,婚姻就算正式確定了。
行禮議話
是聯姻過程的一重大儀式。男青年由媒人及家長陪同,帶一只宰殺的羯羊、煙酒等物到女方家,女方請女子的外家、家門(戶族)及主要親戚相聚,敘情說親。雙方男女及家長當著眾親友商定婚事并交付彩禮,講定女方所要的衣飾、家什和女方主要陪嫁物,并正式商定辦理結婚手續時間和娶親的日子,男方將事先選定的過門日子通知女方。并商定娶送人的有關事宜,如參加娶送人數,動用什么牲口或多少車輛等。這一次就要將結婚賀喜的所有事情都確定好,以便雙方做好準備。
辦理結婚手續
按照行禮議話時確定的時間,男女雙方在規定的政府機關辦理結婚手續(現在還要經過婚前醫學檢查)。這是確定法定婚姻的一項程序。只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的法定條件,即可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婚姻關系依法正式確立。
訂吹手
預訂一支鼓樂隊為婚慶助興。訂吹手時要交定錢,預示雙方要信守諾言,否則過事時吹鼓手可以不履約。
賀喜
雙方按照議話時商定的娶親日子,將新娘娶回新郎家即為賀喜。這是婚禮程序中最為隆重的儀式。這天,男女雙方的親朋好友都要分別來到兩家參加送、娶儀式,男方娶人的先來到女方家,行完娶人禮,吃畢酒席,然后由女方送人的陪上新娘和娶人的共同來到男方家。這天,送、娶的程序有很多講究。
媵馬
就是新娘騎乘的馬。要給媵馬戴紅腦纓和串鈴,鞴好鞍韂,馱上新人的鋪蓋衣物等。男方娶人的未起程前,新郎先要騎一下媵馬,叫“壓媵馬”.意思是看馬是否合適,鞍子備好了沒有。媵馬要用未閹的公馬、公驢充當現在大多不用牲口,而是用汽車,但新郎還要在車里坐一坐,以示壓媵馬的程序。
媵衣
即新娘穿的結婚衣服。全部由新郎家準備。賀喜那天由男方娶人的全部帶到女方,經清點后交給女方,新娘在離開娘家之前要將平時穿的衣服全部換掉,穿上結婚新衣(媵衣)迎娶。
照妖鏡
新娘迎娶的過程中身上佩帶的鏡子。舊時一般用銅鏡。給鏡子穿一條布帶綁在新娘的腰里。新娘上馬時鏡子在新娘的背后,走過一半路后要換在前胸,意即辟邪。
彩子布
即紅蓋頭。多用大花紅布(丈二長)中間綁一朵大花,新娘頂在頭上,兩頭披肩下垂。一為遮羞避塵,二為吉利美觀,增加喜慶氣氛?,F在坐車互有頂紅頭紗的。
迎親人
賀喜的那一天,男方要先到女方娶親。娶親人由介紹人、代事人、娶人婆姨(有配偶的婦女,多由新郎的嫂子、嬸娘充當)、拉馬人、馱箱子的人(專門運輸女方陪嫁箱子的人)及一班吹鼓手組成,娶親人必須是單數(加上要娶的新娘就成了雙數)。
送人的
即陪送新娘的人。兩位送人婆姨(一般為新娘的姑姑、姐姐或嫂子)和女方外家、姨家、姑家親戚及本家爺爺、兄弟和族中各輩人組成。送人的人數一般是娶親人數的兩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