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每個地方都有屬于自己的美食,讓游人戀戀不忘。而那個能夠觸動我的味覺的美食,就是我的家鄉山東滕州的菜煎餅。蒲松齡曾在《煎餅賦》中高度贊美煎餅的松酥爽口。然而菜煎餅又是煎餅美味的升華,百吃不厭,妙不可言。相傳菜煎餅起源于明初,當時明、元兩軍對戰,人民死傷慘重,流離失所。為了充饑,人民將五谷摻水,用石磨磨成漿糊,放在鐵板上(鏊子),用竹片子將其攤成薄紙,并把大量蔬菜、野菜、草根、樹葉卷進去。于是,菜煎餅便在無奈中產生了。
在滕州的大街小巷,隨處可以見到菜煎餅的經營點,小到一個簡易的棚子,大到專門的店鋪,甚至還出現了許多的連鎖店。當然,還是小棚子居多。一圈爐火和鏊子,幾個菜盆,幾張桌子,一片小馬扎,就這樣簡單的布置常常吸引來一大群人。由客人選擇自己愛吃的蔬菜,也可以添加火腿腸和雞蛋,選擇好后交給老板,再由老板添加油鹽等各種調料之后攪拌均勻。菜調好后倒在鏊子上已經烙好的煎餅上,攤平。待老板在滾燙的鏊子上反復烙,最后折疊,切割成兩半。這樣色澤金黃明亮,聞起來香氣撲鼻的菜煎餅就做好了。你咬一口外酥里軟,滿口流油,但絲毫沒有油膩的意思。五顏六色的蔬菜讓你食欲大增,再咬一口,夾雜著各種新鮮的蔬菜,讓你不由得咬下了第三口,果真是餡鮮餅香。
菜煎餅不僅色佳味美,而且也具有豐富的營養。雖是小小的一張煎餅,其中蘊含著花生、玉米、芝麻、大麥、大豆等各種雜糧。除此還有各種新鮮的時令蔬菜。不僅有粗糧纖維和全面的營養,又含有各種蔬菜的維生素。真正做到了吃的營養,吃的健康。菜煎餅老少咸宜,實用方便,目前,已不止是滕州人熱愛的小吃,也伸手國內外美食家的好評,并且已經申請了專利。